福建考古新发现 解台湾小米之谜
「根据两岸考古的新发现,约5000年前,大陆福建南山文化的农业向沿海扩张,从海路将种植水稻和小米的生產模式带到台湾,影响了台湾的新石器时代文化。有趣的是,早期大陆先民究竟如何来到台湾?是将独木舟绑在一起漂流来台?还是有其他方法,至今仍是个谜。
中国东南及环太平洋地区史前考古国际学术研讨会」2日至6日在福建三明市举行,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赵志军表示,在新石器时期既种植水稻也种植旱地作物小米,是公认的山东半岛地区特有农业生產模式,但从未发现自山东半岛地区向福建沿海地区陆地传播的证据,剩下的可能性只有透过海路。
过去一直找不到有力证据,如今福建南山遗址的考古新发现,结合近期其他东南沿海遗址的考古成果,使得曾经只是假说的「史前海上之路」成为可能。
最新研究发现,约在4、5000年前,大陆就有先民沿着东南海路进行交流,并将北方文化传入海峡两岸地区,这比此前学术界认为的古人海上交流时间提早了近千年。「史前海上之路」学说也解答了困扰学术界多年的「台湾史前小米来源之谜」。
作为台湾新石器时期的代表遗址,台湾大坌坑遗址曾出土大量小米,但这些小米是从哪里来的一直缺少合理解释。台湾考古学家臧振华表示,若说大坌坑的小米也来自于山东半岛,但同时期台湾和山东的陶器特徵相差较多;若说来自福建,但之前福建地区一直没有发现同时期的小米遗存,而南山遗址考古发现说明,大坌坑的小米很可能源自于海峡对岸的福建。
臧振华公布的研究结果显示,台湾和海南同时期史前遗址也高度相似,说明新石器时代中期,从台湾海峡到南海一带的海上活动频繁。「这表示台湾新石器中期文化和东南沿海同时期文化,应来自同一文化传统。」
台湾史前小米曾在淡水河入海口附近的大坌坑遗址及台南南科遗址发现。约在6000年至5000年前,已有磨制石器、制陶、种植根茎类作物与利用稻米、小米的种植补充粮食的定居型聚落,但属于北方作物的小米,来源一直成谜。
更多的研究已发现,一群十分熟悉海洋环境的新石器时代人群,就是大坌坑文化的先民,他们极可能是在台湾成为岛屿后,从亚洲大陆东南越过海洋到达台湾,成为台湾原住民的祖型文化。(李锌铜)
中时电子报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发言涉及攻击、侮辱、影射或其他有违社会善良风俗、社会正义、国家安全、政府法令之内容,本网站将会直接移除
请勿以发文、回文等方式,进行商业广告、骚扰网友等行为,或是为特定网站、blog宣传,一经发现,将会限制您的发言权限或者封锁帐号
禁止发表涉及他人隐私、含有个人对公眾人物之私评,且未经证实、未注明消息来源的网路八卦、不实谣言等
请确认发表或回覆的内容(图片)未侵害到他人的着作权、商标、专利等权利;若因发表或回覆内容而產生的版权法律责任将由使用者自行承担,不代表中时电子报的立场,请遵守相关法律规范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电子报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